青發家教中心「文物修護師」活動 學員學習文物修護 重拾時光的碎片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4月27日(星期六)辦理「文物修護師」職涯發展體驗活動,透過講師專業的解說與分享,帶領28位國、高中學員,探索文物修護的世界。經由整日的活動,學員深入了解文物修護師的日常,觀察古文物修護前後的變化,並且體驗了文物修護的過程。           

    青發家教中心表示,活動邀請到薪傳文物修護工作室的負責人暨修護師—葉昭旻、修護師—簡弘鈞前來分享文物修護的職涯歷程,協助學員瞭解文物修護師的工作內容、文物修護相關科系與未來出路等。葉昭旻老師和學員分享:「身為一位文物修護師,最特別的地方是—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細節」,文物修護師是跨越文、理組的工作,需具備文學與歷史的涵養,也要有操作精密儀器的技能,需要能夠判斷什麼樣的修護方式才有助於文物保存,且要有溝通合作的能力,才能順利修護與傳承歷史的記憶;此外,眼睛的保護與敏銳細緻的觀察力,對文物修護師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

    參與本活動的許同學表示:「職涯發展體驗活動帶給我很棒的經驗,可以認識不同職業,對選類組與大學科系很有幫助。」林同學表示:「活動中的全色體驗很有趣,實際體驗過後,發現文物修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修護師們都很辛苦!」李同學表示:「這次的體驗讓我更瞭解文物背後維護的工作,以及詳細的分類介紹,還有手作體驗,覺得很充實。」

    青發家教中心職涯發展體驗活動,藉由講師的經驗分享以及學員的實際體驗,協助青少年認識多元職業,啟發個人職涯探索的興趣,並鼓勵青年學子勇於嘗試,創新學習,期待青年學子都能找到自己有興趣並且想要投入的未來職業!

  • 青發家教中心事後新聞稿-青發家教中心「文物修護師」活動 學員學習文物修護 重拾時光的碎片.odt
  • 青發家教中心事後新聞稿-青發家教中心「文物修護師」活動 學員學習文物修護 重拾時光的碎片.pdf
  • 照片一、講師操作儀器,講解不同光源對於文物檢視的應用。
  • 照片二、學員們觀看不同光源照射下的圖片變化。
  • 照片三、學員專注練習全色方式,體驗文物修護的過程。
  • 照片四、學員拿著全色體驗的作品與兩位講師大合照。

第1280號市政統計週報

【提要】112年臺北市勞動力人口122.0萬人、就業者117.7萬人,分別較疫情前(108年)減少11.6萬人(-8.7%)及10.9萬人(-8.5%);同年高齡者勞動力人口4.2萬人、就業者4.2萬人,分別較疫情前(108年)增加1.3萬人(44.8%)及1.4萬人(50.0%)。

        隨著人口少子化、高齡化趨勢,致高齡者漸成為新的勞動力來源,依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結果顯示,112年臺北市勞動力人口計122.0萬人,較108年(疫情前)減少11.6萬人(-8.7%),其中中高齡者(45至64歲)及高齡者(65歲以上)分別為49.5萬人(占38.7%)及4.2萬人(占2.2%),分別較108年減少2.2萬人(-4.3%)及增加1.3萬人(44.8%)。

        至勞動力參與率方面,112年臺北市勞動力參與率為55.7%,較108年減少2.6個百分點,同年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勞參率分別為65.2%及7.9%,較108年分別增加0.1個及1.8個百分點;再以就業人數觀察,112年臺北市就業人數計117.7萬人,較108年減少10.9萬人(-8.5%),同年中高齡及高齡就業人數分別為48.4萬人及4.2萬人,分別較108年減少2.5萬人(-4.9%)及增加1.4萬人(50.0%)。

  • 第1280號市政統計週報.pdf

竊嫌隨機偷車 員警快手破案

咦!我的車勒!內湖分局文德所日前接獲民眾報案稱,剛停家門口的轎車,未上鎖熄火,僅離開返家拿東西,不到5分鐘時間,車輛竟然不翼而飛,車主氣急敗壞又自責自己太大意,無奈僅能報警偵辦。

文德派出所獲報自小客車遭竊,即比照重大刑案偵辦,立即調派所內多名員警投入偵辦,分工除擴大調閱周邊監視器外,另地毯式訪查案發地附近鄰居,及過濾轄內慣竊、累犯與毒品人口資料,約莫30分鐘即掌握唐姓竊嫌身分(男、66年次),再根據影像出現的最後行蹤,研判竊嫌可能出沒的地點,隨即動員所內可用之警力,於2小時內,警員吳秉倫、陳宏凱、鄭亦芸等人,終於在文德路一帶發現唐嫌甫自超商走出,即趨前攔查當場查獲,並帶同竊嫌起獲失竊贓車,所幸報案人的愛車能及時找回,失而復得且車輛未受損傷,全案依汽車竊盜罪嫌移請士林地檢署偵辦。

內湖分局呼籲,民眾為確保自身財物安全,除平時應提高防竊危機意識,切勿貪圖一時便利,臨停車輛下車未熄火,讓竊嫌有機可乘,萬一愛車遭歹徒利用作案或車輛遭到毀損,將面臨後續處理繁瑣及索賠無門之窘境,得不償失。

  • 圖說1:嫌疑人竊取畫面
  • 圖說2:警方查獲嫌疑人畫面

北市圖「職涯探索指南」主題書展

如何才能找到喜歡的工作?甚至是熱愛的工作?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從職涯規劃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最近越來越多人從事斜槓工作,主動創立自己的幸福人生故事,從本次書展中讓我們一同探索個人方向,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臺北市立圖書館「職涯探索指南」主題書展於5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在總館1樓書展區展出,歡迎民眾到館閱覽,亦推薦利用北市圖Ebook Taipei電子書,使用電腦或是手機線上借閱。

展出時間:5月1日至6月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樓主題書展區

 (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2段125號)

臺北市立圖書館網站:https://tpml.gov.taipei

  • 北市圖「職涯探索指南」主題書展

北市圖「老照片」講古!中華文化的里程碑-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市立圖書館自96年起即辦理「臺北市老照片」徵選活動,讓臺北市民與遊客藉由翻閱照片的過程來回憶臺北城過去的生活樣貌。為將獲選作品重新呈現,北市圖將以老照片說故事,介紹照片中的文化與歷史,更多內容可到北市圖數位典藏系統(https://archive.tpml.edu.tw/)瀏覽,4,000餘件作品與讀者共同回憶老臺北。現在帶大家來一同探究中華文化的里程碑-「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俗稱臺灣故宮或臺北故宮,別名中山博物院,前身為西元1925年於北京紫禁城建立的故宮博物院。1933年為了躲避日本軍事攻擊,將文物南遷,直至1948年國共內戰,中央博物院理事會集議,揀選精品陸續運往臺灣。

1965年於臺北士林外雙溪地區興建完成,中國宮殿式的建築,一至三樓為展覽陳列空間,四樓為休憩茶座「三希堂」,收藏品源自宋、元、明、清四朝,近七十萬件的文物與藝術品,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臺灣八景之一,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的美名。

院區左右側各有一座園林,左側為仿宋代建築的至善園,右側為至德園;捐贈故宮管理的「張大千紀念館」為張大千生前的住所「摩耶精舍」,整體由先生親自設計,以保留故居、重現先生的生活起居環境為主,展示照片書畫及各種奇石盆栽等。

故宮展覽品豐富,提供專業導覽及多元化的語音導覽,舉辦各類文物研習課程、專題演講及巡迴展出活動,出版130種以上的刊物及專輯等,並致力於教育推廣,讓藝術融入生活,美感教育向下紮根。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被廣泛應用在展覽與硬體設備上,同時也推動「數位典藏」、「數位博物館」、「數位學習」與「U化故宮」等計畫,讓民眾即使無法親臨展覽廳,在家也可享受國寶環繞的數位生活! 

想分享更多故事的您,北市圖今年將於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辦理2024年臺北市老照片徵選活動,希冀民眾翻閱家中塵封已久的老照片,踴躍報名參與,讓我們一同追憶臺北城的風光歲月。

  • 圖1、1970年代臺北故宮博物院(由民眾提供)
  • 圖2、故宮博物院全景(由民眾提供)
  • 圖3、故宮博物院石獅安座大典(由民眾提供)
  • 圖4、臺北故宮博物院入口的前景與光素山景(由民眾提供)
  • 圖5、國立故宮博物院(由民眾提供)
  • 圖6、參觀中山博物院紀念(由民眾提供)